欢迎访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网!

农村文化生活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商机

涟源市:以乡村“微治理”盘活振兴“大棋局”

时间:2023-04-25 来源:人民网-湖南频道  作者:肖星群 夏松青 刘洪池 吴选群

  “现在办事越来越顺利了,正计划回乡创业”。在外拼搏的湖南省涟源市三甲乡长江村刘功德如是说。据悉,涟源市于2019年被列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,三年来,涟源市精准落子“微治理”,以推动村级小微权力改革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、优化基层议事协商机制、开展运用“积分制”考评、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为主要突破口,盘活了乡村振兴的“大棋局”。

  下好先手棋,防控小微权力 

  涟源市探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风险防控机制,构建制度化、规范化、透明化、系统化村级权力运行体系。

  厘清权力边界。对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、归纳、审核,建立“村级小微权力清单”,明确每一项权力的政策依据、执行和监督主体、程序步骤等内容,做到有据可依、有图可循。

  扎紧权力笼子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,保证每一项权力始终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,通过县乡纪检监察精准监督等机制,推动工作落地落实。

  推动权力公开。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“互联网+监督”平台、监督服务微信群、村务公开栏等载体,公开发布村级小微权力和村级集体“三资”等信息,让群众看得到、看得懂、能监督。“互联网+监督”平台已累计公开村级工程项目6177个、资产资源3079个、办事结果141万余条,微信群开展政策宣传186403件次、发布公开信息13448件次、收集群众诉求60811件。

  确保长效运行。建立健全“党委统一领导、政府统筹协调、纪委监督推动、部门分工负责、镇村具体落实”的工作机制,市纪委设立“村级小微权力和监督服务微信群办公室”,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市直部门成立专门机构、明确人员负责,将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将“互联网+村级小微权力监督”工作纳入市纪委监委日常监督和“涟源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管理系统”的重要内容,全力保障组织、人员、经费、监督到位。

  下好关键棋,优化人才队伍 

  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,从“选、育、管、爱”四个方面着力,充实乡村建设人才,夯实乡村治理基础。

  做足“选”的文章,不断选优配强村级班子。坚持“凡进必审”,通过采取民主测评、实地考察、个别访谈、党委研判等方式,对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及其成员严格进行政治考察。从农村致富能手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推荐村(社区)“两委”候选人,引导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队伍和班子队伍。

  做足“育”的文章,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。每年对全市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进行集中培训,两年累计培训14258人次,其中村党组织书记2022人次。开展导师帮带,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。围绕“以老带新”“以新促老”的工作思路,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与新上任的乡村年轻干部结对进行“一对一”传帮带,解决年轻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经验不足、能力急需提升的问题。推行送技下乡、送训上门,开展柑桔、畜牧、农机等专业培训班300余期,培育“新农人”7000余名。举办现代农业领军人才、乡村振兴专题班等高层次培训班30余期,培育领军型人才800余人次。组织企业经理人到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专题培训,累计培训6批260人。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及乡村振兴人才需求,累计培训电工、焊工、育婴师等职业技能工种8555人。

  做足“管”的文章,严管厚爱激发村级组织活力。注重日常管理和考核,定期不定期检查了解村干部工作完成情况及出勤情况,严肃落实问责处理。注重任职备案管理,为全市506个村(社区)的党组织书记和村(社区)主任逐一建立个人档案,实行“一人一档”统一管理。注重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评估,对全市506个村(社区)3749名村(社区)干部和1344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政治建设考察和分析研判,对“政治体检”不合格的干部,一律不予使用,共对全市不合格、不称职的25名村(社区)干部予以调整撤换,其中撤换党组织书记9人,履职能力和队伍向心力不断增强。

  做足“爱”的文章,通过提高基层干部待遇、拓宽基层干部出路、抓实驻村帮扶、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活力等形式,多方关爱激发担当作为。

  下好制胜棋,焕发自治动能 

  推广运用积分制“公益银行”,助力村民自治。积分制“公益银行”是以积分考核管理为主要形式,通过登记、审核、公示、奖惩等环节,使村里环境卫生整治、村规民约遵守、志愿者服务等村级事务通过积分制得到有效处理。涟源市共在35个村进行积分制“公益银行”试点示范,通过建立“红黑榜”“文明榜”等奖惩措施,推动村里形成知荣辱、讲正气、促和谐的新风尚,弘扬了社会正能量。积分制“公益银行”被评为湖南省第一批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。

  创新推广“屋场会”群众工作法。涟源“屋场会”源自乡村聚居社会中宗族议事的传统习俗,起源于杨市镇板桥村。涟源市为突破乡村治理中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,坚持工作重心下移,挖掘总结屋场会的经验做法,探索乡村治理和群众工作新模式,推动形成“群众说事、屋场共治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屋场会让群众当“主角”,干部当“配角”,提升普通群众的话语权,真正做到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,进一步转变了干部作风、融洽了干群关系。涟源市“屋场会”2020年成功获评“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案例”。

  完善村规民约,激发群众自治动能。将“村规民约”作为规范村民行为和实现村民自治的有力抓手,坚持“市乡指导、村级引导、群众参与”的原则,通过召开屋场会、小组会、村民代表大会,以及在村民微信群发布公告等方式,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和乡孝贤能意见,因地制宜修订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。通过定规矩、立良俗、破陋习、扶正气,激发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约束的主体意识,为涟源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。全市506个村(社区)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全部通过司法审查,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设立奖罚措施,着力强化约束性、彰显实用性、突出时效性,形成人人遵规守约、共建文明村镇的良好风尚,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“民众力量”。

项目网站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